溧陽天目湖景區(qū)的土特產(chǎn),一般會是游客們在游玩之余給家人或朋友捎上的一份經(jīng)濟實惠的禮物。
天目湖砂鍋魚頭
砂鍋魚頭湯是天目湖魚文化的精華所在,勤勞智慧的溧陽人不僅精心呵護著天目湖這片麗山秀水,而且還把她釀成了美酒,制成了佳肴,來招待四海賓朋。馳名中外的砂鍋魚頭湯就是選用至今還保持著國家二級甲等標準的天目湖水和天目湖盛產(chǎn)的八斤左右的野生灰鰱,以文火久煨而成的。由于天目湖水底都為沙石堆積而成,不含任何淤泥,因而烹制出來的魚頭湯沒有絲毫的土腥味,其最大的特色就是:鮮而不腥,肥而不膩,湯汁乳白,原汁原味。被譽為天然綠色食品。
1985年,鄧小平同志視察江蘇的時候,天目湖砂鍋魚頭的創(chuàng)始人朱順才師傅就帶著天目湖的水和魚到南京的東郊賓館,為首長制作了這道菜肴,鄧小平同志品嘗過后連聲稱贊,說這是他今晚品嘗到的最好吃的一道菜,并委托夫人卓琳親自到廚房向朱順才師傅表示感謝。此后,楊尚昆、江澤民等同志也曾經(jīng)先后在南京、常州等地品嘗過這道佳肴。當?shù)孛耖g有這樣一首打油詩:“小孩喝了魚頭湯,頭腦靈光光;女士喝了魚頭湯,皮膚白又靚;先生喝了魚頭湯,思路更寬廣!
天目湖云霧茶
由于天目湖周邊長年水霧較多,湖區(qū)的茶葉生長在這青山綠水之中,沉浸于湖面云霧、露水的滋潤下而得名。俗話說“云霧之中出好茶”,云霧、雨花、碧螺春同為江蘇三大名茶,以其色、香、味、形俱佳而躋身于太湖碧螺春、南京雨花等名茶之列,具有“味醇、色秀、香馨、液清”而馳名遐邇。
烏米飯
溧陽民間每到農(nóng)歷四月初八,家家戶戶都會吃烏飯。烏飯草,在道教中又被稱為青精草,它含有17種氨基酸和Vc、Vb、Ve及鈣、磷、硒、鋅等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具有滋補、抗衰老、抗病菌的功效。能增加食欲,提高視力。久食能止瀉除睡、強筋益氣、輕身明目、烏發(fā)駐顏。杜甫曾經(jīng)說過:“豈無青精飯,使我顏色好”,F(xiàn)在,當?shù)乩习傩彰慨敒躏埞?jié)前后,都會到山上去采烏飯樹葉,搗碎取汁,將糯米染黑,煮成烏飯,裹成棕子挑到城里出售。
天目湖手剝筍
天目湖手剝筍選用天目湖山竹林中一些野生小筍, 以現(xiàn)代科學生產(chǎn)工藝技術,經(jīng)長時間烤、煮,真空包裝、高溫殺菌精制而成。開袋后無需剝殼,帶殼品嘗,味道清鮮純正,品嘗后能立馬感受到來自大自然的獨特味道,可以做為飯店一道精美的冷菜或者日常家庭食用的小菜,也可以作為禮品饋贈或旅游休閑食品。它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富纖維的綠色天然保健食品。常吃竹筍,不僅能促進腸壁蠕動,增進消化,而且能將肝腸中有毒物質(zhì)吸附帶走,減少有毒物質(zhì)的積留和吸收,特別是筍干中富含酪氨酸、Ge、Se等微量元素,對抑制癌細胞產(chǎn)生,防止胰腺退化,保持人類延年益壽具有極為顯著的藥用功能。
竹簀鳳鵝
“竹簀”牌鵝肉系列產(chǎn)品,以地產(chǎn)農(nóng)家土鵝為原料,在繼承傳統(tǒng)工藝的基礎上,運用揚州大學最新的肉品加工技術,經(jīng)科學方法加工精制。鵝肉系列產(chǎn)品有鳳鵝、醬鵝、鹽水鵝三個大類20多個品種。該系列產(chǎn)品實行全程封閉式工業(yè)化生產(chǎn),不含任何化學防腐劑,保持了傳統(tǒng)風味鵝肉制品“色、香、味、形”的四大特色,原汁原味,食后回味無窮。
溧陽板栗
溧陽是江蘇省板栗的重要產(chǎn)區(qū)。平橋板栗又叫“珍珠栗”,俗稱“大栗”,素以果粒大、皮殼薄、色澤褐紅光潔,肉色黃亮味甘美而著稱。生食香脆甜嫩,滿口生香;熟食細膩甜糯,尤以中秋節(jié)前后的新生嫩栗為最佳,八月份是桂花開的季節(jié),因此,板栗又有一種清新的桂花香味,因此,又美其名曰“桂花栗” 。天目湖獨特的氣候和土壤條件造就了其個頭適中、香甜、糯性高的特點。10多年來,板栗的種植面積不斷擴大,主要分布在平橋、黃澗和龍?zhí)读謭鲆粠,產(chǎn)量也不斷提高。
南山板栗,營養(yǎng)豐富,據(jù)資料記載,果肉含淀粉62%,蛋白質(zhì)5.7%,脂肪油2%,微生素含量高,色、香、味具美,生、炒、烹、煮均佳。
南山竹根雕
南山竹海擁有3.5萬畝竹海,竹子資源相當豐富。當?shù)匕傩諏χ褡铀囆g的研究自然少不了,竹根雕就是南山竹海最具代表性的土特產(chǎn)之一。竹根雕,就是利用毛竹竹根及其天然形態(tài),通過藝術構思、造型,雕刻成各種造型生動的工藝品。中國竹根雕藝術,起源于唐代,興盛于明代,這一時期竹根雕藝術主要集中長三角一帶。竹根要經(jīng)過干燥、著色、防霉、防蛀處理,充分利用和發(fā)揮竹根的天然姿態(tài),經(jīng)過藝術構思、造型、塑造出一個個形象生動、形態(tài)傳神的藝術形象。南山竹海竹雕根藝繼承我國明清時期竹根雕刻工藝及其風格的基礎上,吸收現(xiàn)代西洋藝術,充分利用竹根天然形狀,雕刻成種類人物、佛像,動物等,形象生動,形態(tài)逼真。造型藝術上,突破傳統(tǒng)的用料規(guī)范,連根帶須,一并應用,再現(xiàn)返樸歸真之趣,適應人們熱愛自然的審美趨勢,是歷史上特別是晚清以來竹根雕藝術的一大進步。竹根雕以其功能可分為觀賞和日用兩大類。顏色可分仿古色、漂白色、本色等。
白茶
白茶是八十年代初科研人員在黃浦江源頭生態(tài)考察時,偶然發(fā)現(xiàn)一處已失傳100多年的白茶叢,后經(jīng)20多年的研究,掌握了白茶的生態(tài)條件及生物學特征。白茶具有觀賞、營養(yǎng)、經(jīng)濟三大價值。其春茶幼嫩,芽葉呈白色,以一芽二葉開展時為最白,夏秋茶葉呈綠色。其外形細秀,形如鳳羽,色如玉霜,光亮油潤;泡制后,內(nèi)質(zhì)香氣鮮爽馥郁;滋味鮮爽甘醇;湯色鵝黃,清澈明亮;葉張玉白,莖脈翠綠。經(jīng)生化測定其氨基酸含量為6.26-6.80%,高于普通茶一倍,而茶多酚含量為10.7%,僅為普通茶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