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萊-法州的特里爾(Trier)坐落在狹長的摩澤爾河谷盆地中,是德國最古老的市鎮(zhèn),已有2000年的歷史,現(xiàn)有人口十萬。
特里爾還是德國最古老的城市之一,甚至曾經(jīng)是東羅馬帝國(康斯坦丁二世紀)的首都!公元前16年,羅馬皇帝奧古斯都將這里建成后方重鎮(zhèn),這一年就是特里爾的開始。羅馬帝國時期是特里爾的黃金時代,至今遺跡尚存,特里爾也因此是德國現(xiàn)存古羅馬時代遺跡最多的城市。因此這里有不少羅馬帝國的古跡.羅馬時期的城門(特里爾人把它稱為大黑門,見右下圖)依然在那里迎來送往,古樸的羅馬式大教堂在德國堪稱罕見(你在歐洲看見的多半是哥特式或巴洛克式教堂),可惜有一位公爵先生當初要表示自己的信仰堅定,把自己的巴洛克-洛可可式宮殿跟這個教堂蓋在了一起,搞得不倫不類.古羅馬康斯坦丁大帝被人說成荒淫場的浴宮(右上圖)雖然只剩下了斷坦殘壁,但僅地下那迷宮般的當初奴隸們燒火燒浴湯的通道,就令人嘆為觀止. 特里爾往西30公里左右,便是盧森堡.你若前往盧森堡一游,不妨看看特里爾。
特里爾城外環(huán)繞著青山綠水,山坡上種滿了葡萄,自然風景優(yōu)美。城內(nèi)教堂林立,還有歷代羅馬皇帝下令修建的豪華宮殿、大浴池、氣勢恢弘的競技場和十幾里長的城垣。身處這些古跡之中,好象依稀觸摸到古代先人的脈搏,不得不感嘆時間的流逝。值得一提的是,特里爾還是卡爾·馬克思的故鄉(xiāng)。1818年5月5日,馬克思就誕生在這座千年古城里。在特里爾諸多的博物館、紀念館中,以馬克思故居紀念館(左上圖)最為人所熟知,中國游客也最多。
特里爾的古羅馬建筑和教堂
1世紀時是羅馬的殖民地,2世紀成為貿(mào)易中心。在摩澤爾河畔,特里爾在3世紀成為了泰特黑(Tetrachy)的重要城市之一,并被稱作“第二羅馬”。眾多的受保護的歷史古跡成為羅馬文明史的有力證據(jù)。
特里爾建于公元前16年奧古斯都(羅馬帝國第一位皇帝)統(tǒng)治時期,距離最初的凱爾特人圣所不遠。公元3世紀末,古羅馬皇帝戴克里先(284-305)將它作為其宮廷所在地和羅馬帝國西部地區(qū)的首府。也就是從這一時期開始,特里爾相繼建成了許多歷史性建筑。"黑門"是羅馬城的北大門,幾個世紀的風化、煙灰和塵埃使大門變得漆黑,"黑門"的名稱即由此而來。
"羅馬橋"是阿爾卑斯山北部古老橋建筑的代表之作。即使是在今天,現(xiàn)代化的交通工具在其上面依舊川流不息。回顧歷史我們發(fā)現(xiàn),"羅馬橋"總共經(jīng)歷了3個建造階段。它與特里爾城同期始建于公元前16年,當時用生長了16年的橡膠樹作為橋柱橫亙在摩澤爾河(法國東北部和德國西部河流)上。
早在公元前三千年 ,人類就在特里爾地區(qū)繁衍生存,而特里爾是阿爾卑斯山北部第一個可以稱之為"城市"的地方,與此同時這里逐漸發(fā)展成為早期基督教的中心。特里爾的羅馬教堂不僅是德國最古老的教堂,而且是西方文明最壯觀的歷史見證之一。就像人們?nèi)缃袼吹降哪菢?,教堂最初就建在離大集市不遠的地方,其裝飾藝術集羅馬時代至19世紀德國雕刻成就之大成,令人贊嘆不絕。
大教堂如今仍完好無損地保存著大片古羅馬建筑,這些建筑大都建于公元4世紀。大集市附近的"我們的夫人(our lady)"教堂,將早期哥特式建筑的風格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它被認為是哥特式中心建筑最早、最重要的代表作,是德國最大的早期復式基督教建筑之一。12世紀之前,對教堂的改造一直將南半部分的石造建筑兼收并蓄下來,我們今天看到的教堂是建于1235-1260年間的建筑。在這里德國和法國的建筑風格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圣安東尼教堂是建于15世紀晚期的古老的教堂,它最引人注目之處在于其中纖巧華麗的洛可可式講道壇。位于現(xiàn)在市郊的圓形劇場與皇家溫泉浴場相隔不遠,它大約建于公元100年間,經(jīng)過后來幾個世紀的裝飾,愈加顯得豪華而精美。劇場可以同時容納20,000名觀眾,西半部分建有專供貴族使用的包廂和座椅,主門的正面最初修建得富麗堂皇,三條貫穿南北的寬闊的通道上面均有拱門相稱,在主門的西邊開有兩個小門,由此可以拾級而上。在公元4、5世紀時,該劇場還兼為城市的通路,因此北邊的大門開在城內(nèi),南邊的大門則在城墻外。大門的建筑構成和城墻遺跡在中世紀時曾用來采石。
從12世紀開始,特里爾經(jīng)歷了長期的繁榮興盛,直到18、19世紀之交才敗落下來。特里爾曾有一小段時間控制在法國人手中,1815年,成為普魯士王國的一部分,卡爾.馬克思就出生在這期間,并且在特里爾度過了他的童年。
羅馬時代占據(jù)著重要政治地位的特里爾,文化上亦呈現(xiàn)出一派百花齊放、欣欣向榮的景觀。1984年,特里爾迎來了它建城2000周年。在經(jīng)歷了2000多年的風雨洗禮之后,一直到今天,特里爾宏偉精美的建筑及大大小小的博物館中珍藏的雕刻品風采依舊,仿佛在向人們訴說那漫漫歷史長河也掩飾不住的昔日輝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