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也稱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曾居住過24個皇帝,是明清兩代的皇宮,現辟為故宮博物院。院內陳列我國各個朝代的藝術珍品,是中國最豐富的文化和藝術的寶庫。故宮的整個建筑金碧輝煌,莊嚴絢麗,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一(北京故宮、凡爾賽宮、白金漢宮、白宮、克里姆林宮),并為聯(lián)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故宮的宮殿建筑,是我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北京故宮面積達155000平方米,房屋9000多間(民間傳說9999.5間)。北京故宮四周圍有10米高的城墻,墻外還有52米寬的護城河壞繞,城之四角各有一座華麗奇特的角樓。北京故宮全城南北長960米,東西寬760米,占地72萬平方米,北京故宮有一條貫穿宮城南北的中軸線,在這條中軸線上,按照“前朝后寢”的古制,布置著帝王發(fā)號施令、象征政權中心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帝后居住的后三宮(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在其內廷部分(乾清門以北),左右各形成一條以太上皇居住的宮殿--寧壽宮,和以太宮太妃居住的宮殿--慈寧宮為中心的次要軸線,這兩條次要軸線又和外朝以太和門為中心,與左邊的文華殿,右邊的武英殿相呼應。兩條次要軸線和中央軸線之間,有齋宮及養(yǎng)殿,其后即為嬪妃居住的東西六宮。出于防御的需要,北京故宮的這些宮殿筑的外圍筑有高達10米的宮墻,四角有角樓,外有護城河。規(guī)劃嚴整,氣魄宏偉,極為壯觀。
北京故宮歷史
故宮始建于公元1406年(永樂四年),1420年(永樂十八年)基本竣工,歷時14年,是明成祖朱棣始建,在元大都宮殿的基礎上興建。明初主持設計者蒯祥(1397-1481年,字廷瑞,蘇州人)。
故宮建成后,經歷了明、清兩個王朝,到1911年清帝遜位的約五百年間,歷經了明、清兩個朝代二十四位皇帝。是明清兩朝最高統(tǒng)治核心的代名詞。明清宮廷五百多年的歷史,包含了帝后活動,等級制度、權力斗爭、宗教祭祀等。當時普通人連走近紫禁城墻附近的地方都算犯罪。由于明清宮廷是封建制度高度完備的最高統(tǒng)治中心,不尋常的大事,往往都是圍繞皇權的傳承與安危展開的。如明代正統(tǒng)皇帝復辟的奪門之變、嘉靖皇帝被宮女謀刺的壬寅宮變、萬歷四十三年梃擊太子宮的“梃擊案”、泰昌皇帝因服丹丸而死亡的“紅丸案”、泰昌帝病死后圍繞著新皇帝登極的“移宮”風波。清朝初諸王大臣為確立皇權的三官廟之爭、清末慈禧太后謀取權力的辛酉政變等等。
北京故宮傳說
北京故宮有很多傳說,其中流傳最廣的是每天晚上都能聽見有人在奏樂,而且有時能看見宮女太監(jiān)排隊走過。不過科學人員解釋了:北京故宮能看見宮女是有科學依據的,因為宮墻是紅色的,含有四氧化三鐵,而閃電可能會將電能傳導下來,如果碰巧有宮女經過,那么這時候宮墻就相當于錄象帶的功能,如果以后再有閃電巧合出現,可能就會像錄象放映一樣,出現那個被錄下來宮女的影子。
北京故宮細節(jié)
珍寶館都是些稀世珍寶啦!所以要買門票(10元),還要套上專門的鞋套呢;北海兩邊都栽滿了楊柳,水上是如鯽的游船,《讓我們蕩起雙槳》就是歌唱這里的。
解說北京故宮
北京故宮博物院為游客準備了講解器,10元錢就可以租到,當然,也可以請一位專職導游進行講解。
北京故宮向導:(1)最理想的參觀路線是從午門進入紫禁城,然后沿著中軸線依次參觀內金水橋、太和門、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門、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御花園。(2)參觀完御花園,可以通過御花園左側的門進入西六宮依次參觀儲秀宮、翎坤宮、永壽宮、咸福宮、長春宮、太極殿(也叫啟祥宮),然后出內右門回到乾清門廣場,東行進入內左門,可依次參觀東六宮延禧宮、永和宮、景陽宮、乘乾宮、鐘粹宮。參觀完東六宮可沿東長安街再回到乾清門廣場,向東穿過景運門進入錫慶門,然后再進入皇極門,可以參觀皇極殿、寧壽宮、扮戲樓、暢音閣、養(yǎng)性殿、乾隆花園、貞妃井,最后出貞順門西行出神武門離開北京故宮。